用科學連結社會,打造屬於全民的海洋保育力量
2024年10月26日,中央研究院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熱鬧非凡,吸引了眾多對海洋科學充滿熱情的教師、學生及民間團體,共同參與「出發了!海洋小小兵」海洋公民科學嘉年華。本次活動旨在推廣海洋公民科學理念,並提供各地團隊交流與合作的平台,為台灣的海洋保育與科學發展注入全新動能。
精彩活動:多元內容滿足不同族群需求
嘉年華結合靜態與動態設計,活動形式多元,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參與者。現場設有:
- 主題演講與論壇:農業部林德恩副研究員分享「路殺社」公民科學計畫成功將數據轉化為政策的實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許正欣專案經理則探討開放資料如何為知識共享與數位博物館帶來更多可能性。
- 短講分享:包括瘤珠螺調查團隊、龍紋鱝研究團隊及台北市野鳥學會等亮點團隊,展現海洋公民科學的豐碩成果與實踐經驗。
- 工作坊:從魚市場調查、科學繪圖到科學溝通,讓參與者親身體驗公民科學的樂趣與挑戰。
- 一日公民科學家體驗區:以牽罟捕魚為主題,讓民眾動手測量仿真魚體長與重量,真實感受海洋調查的過程。
- 攤位闖關與文創市集:邀請文創品牌與NGO團體設攤,透過遊戲與互動,讓民眾在輕鬆的氛圍中認識海洋議題。
- 珊瑚論壇:邀請長期投入珊瑚公民科學的團隊,一同分享一路上的酸甜苦辣與未來展望。
海洋公民科學的核心價值:讓數據成為改變的力量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在開幕致詞時指出:「公民科學的資料開放與應用,是推動海洋保育的重要方向。」她強調,海洋公民科學家長期累積的數據,不僅是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更能啟發更多民眾關注海洋科學,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澄洋執行長顏寧在活動中分享:「臺灣已透過超過50個海洋公民科學計畫,累積了豐富的生態數據,這些數據如同一塊塊基石,共同構築起海洋保育的堅實基礎。」她也提到,公民科學的價值在於其開放與共享,未來澄洋將繼續致力於連結更多的國內外團體,促進跨區域的合作,推動台灣成為國際公民科學的示範標竿。
從現場走向未來:讓更多人成為「海洋小小兵」
嘉年華活動在熱烈掌聲與全體大合照中圓滿落幕。超過3萬人次參與的海洋公民科學計畫正在台灣蓬勃發展,並吸引越來越多新朋友加入。這座連結公民科學與大眾的橋樑,成功讓更多人了解海洋議題、參與海洋保育,也讓默默付出的公民科學家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支持與感謝。「出發了!海洋小小兵」不僅是一場活動,更是一個起點。它呼籲每位參與者,都能以自身的熱情與行動,成為推動海洋永續發展的推手,讓我們共同守護海洋,迎接更加美好的藍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