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西海岸漁業廢棄物圖鑑

新聞稿

養殖廢棄物攻占西南沿海縣市 發泡浮具成微塑膠惡夢

【2021/10/19,台北】漁業廢棄物攻占全台!台灣西南沿海的彰雲嘉南四縣市海岸上,養殖漁業廢棄物超過六成,為全台之冠。澄洋環境顧問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合作,共同規畫調查台灣西海岸海洋廢棄物組成與可能來源,彙集調查成果,今日發佈《西海岸漁業廢棄物圖鑑》。

有鑑於黑潮於先前海水表層塑膠微粒四季調查發現,東北海域和西南海域的保麗龍塑膠微粒,在夏季時都明顯高於其他季節,推測來源可能是西南沿海養蚵與漁業所使用的保麗龍浮具,破碎後隨海流北上後聚集於東北角。因此,繼去年發佈《東海岸漁業廢棄物圖鑑》後,今年《西海岸漁業廢棄物圖鑑》將重點聚焦在養殖漁業所產生的廢棄物上。

國外研究指出,海水養殖活動為海上漂浮垃圾的顯著來源,而漁業則產生約18%的海洋垃圾。台灣所在的東亞區域,為全球最大的海水養殖產區,中國、日本與韓國皆為牡蠣生產大國。但是,養殖所產生的廢棄物,如保麗龍浮具、廣島的牡蠣管,不但在當地造成嚴重污染,也隨海流四處漂流,成為台灣海岸常見的海漂垃圾。

因為保麗龍價格低廉與浮力良好的特性,過去一直是養殖業使用的主要浮具。但由於易於磨損和破碎,保麗龍產生大量的微塑膠碎屑不易清除,各國紛紛採取相關對策。韓國自2009年起,鼓勵漁民使用環保浮球,增加回收站與強化漁民教育。日本也是用高強度耐用浮具替換保麗龍。而中國牡蠣養殖產量最大的福建省,自2018年宣布打擊保麗龍造成的「白色污染」,預計2023年底全數淘汰發泡浮球,由政府部分補貼,協助漁民換為較耐用的PE或PET浮球。

雖然台南市和嘉義市近年已開始鼓勵漁民使用替代浮具,亦規畫禁用保麗龍浮具,但新的替代浮具如EPP,仍會像保麗龍一樣破碎、成為難以清理的微塑膠。澄洋環境顧問執行長顏寧指出,「牡蠣為台灣養殖重要的經濟水產,政府應正視牡蠣養殖所產生的龐大廢棄物問題,以免微塑膠造成環境與生物的危害。」

「西海岸漁業廢棄物圖鑑」由此下載的超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JmQp9AJ-WLXVbo_qM3xO_YVBpzy2u75F/view?usp=sharing